三下乡特辑(四)丨走进乡村调研,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 时间:2021-07-24 点击数:

为深入了解玉林店镇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的发展,全面落实当地产品情况,获取当地村民在产品销售上的需求,推进“我来家乡做公益”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朝露”实践团于7月17日上午前往玉林店镇十六里头村合作社、小宅村蓝莓种植基地开展学习调研活动。

实践团走访十六里头村合作社大棚基地

“朝露”实践团在李伟峰书记的带领下来到十六里头村合作社大棚基地进行调研。合作社现采取以产品采摘为主的经营模式,产品种类丰富包括黑土豆、千禧小柿子、网纹瓜、火龙果等,这种经营模式不仅带动了村民就业、使产品利润得到提升,也使十六里头村成为当地有名的美丽乡村”。在调研过程中李伟峰书记带实践团重点参观了正值生长周期的火龙果大棚,详细介绍了引进火龙果种植的原因以及火龙果种植的条件,在调研时我们发现,为了保证良好的通风、适宜的温度,棚顶开设了特殊的通风的系统,棚内采用绿色、环保的农家肥料,打造出一棚又一棚的绿色健康特色农产品。

在参观的过程中,李伟峰书记热情邀请实践团成员品尝火龙果之余,表露出为了促进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计划发展集农家乐、观光采摘等为一体的产业模式,以实现产品多元化经营、提升产品附加值。在提出美好愿景的同时李伟峰书记也表示在实际的乡村建设中管理人才稀缺,在产品推广以及经营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希望通过大学生的力量改善问题、走出困境。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创新经营模式才能使农产品能真正的"走出去”。了解到合作社所面临的问题,实践队成员也会结合系部专业力量,运用电商知识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借助互联网的力量,通过电商产业为农产品拓宽销路进入大众视野。

实践团走访

小宅村野生蓝莓种植基地

调研第二站,实践团来到小宅村“韩·蓝”野生蓝莓种植基地,在这里我们了解到蓝莓种植基地面积多达200余亩,引进的国内外蓝莓品种有20余项,其中以韩国优良品种为主。

通过经营者张女士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前期他们花费五年的时间“种草养地”,采用了进口的土壤、天然的肥料以及先进的种植技术为蓝莓营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蓝莓基地采取开放绿色采摘的形式经营,在产品的转型升级中蓝莓通过深加工制作成蓝莓汁销往国内外,这种经营模式比传统的销售形式附加值更高、产品效益更好;蓝莓种植产业的发展为当地许多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乡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小宅村蓝莓种植基地的种植特色及创新性的经营理念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同学们谈笑在长满蓝莓果实的田间地头,一起品尝着个头大、口感佳蓝莓的同时也在为如何厚植绿色生态、赋能多彩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

本次调研活动的开展,让实践团增进了对当地产业情况的了解,通过十六里头村合作社和小宅村蓝莓园两地调研所发现的问题,实践团成员会进一步建言献策,结合专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让新时代农村站在历史发展的潮头阔步向前,真正实现“我来家乡做公益”,让希望遍布田间!

地址:烟台市高新区滨海中路2018号 邮编:264670

版权所有:烟台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

电话:0535-6927282